網頁

2015-12-22

2015 關西 [景點] 仁和寺 - 古都京都的文化財 (世界遺產)




仁和寺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一部份,登入於世界文化遺產中。
寺中除了被收入於櫻百選外,還有著過去天皇一家居所,
原本是京都御所之正殿(紫宸殿所),後來移建而來的金堂。
除了屋頂由檜皮換成本瓦,其餘的建築依然保持其原本的型式。
日本歷代天皇在退位之後,幾乎皆皈依佛門,
而仁和寺在西元888年開始,便有許多皇子皇女於此落髮出家,
因此仁和寺又稱為「御室御所」,而櫻花也因而被稱為「御室櫻」。

本來的計畫是仁和寺,要在櫻時才造訪的,
所以在2013年沒遇到開花,2014年前往附近的金閣寺也沒安排前來,
這次又再次有機會來到京都,心境與以前有所不同,
沒再執著於一定要是追櫻或追楓時才去參觀那些世界遺產的景點,
而是如果有機會,就把列為世界遺產的項目,
認真的以世界遺產的角度去參觀,至於賞櫻與賞楓,
就等著下次有著與它們再次相遇的緣份。

於是這天一早參觀完龍安寺後,就往距離不遠的仁和寺前進。
因為路程大約一公里內,所以就捨棄座公車而是步行前往。


[1.東門]
我們錯了第一個彎入仁和寺東門的機會,所以稍稍繞了一下路,
花了大約15分鐘才抵達。




在東門這頭買了進入御殿的門票,500円/人。


接著我們就跟著官網的地圖,往内走去。


受付旁有一張仁和寺全景的看板。


位於看板後側的是霊宝館,只有春秋兩季有開放,
此時冬季則是關閉的,只能等下次賞櫻或賞楓再來。

[13.霊宝館(閉館)]


沿著後側的小路往五重塔走去,先是看到一座石鳥居。


[2.五重塔]
1644年建立,是重要文化財。








位於五重塔的東北側,是九所明神的所在地。

[3.九所明神]
1641-1645年建立,是重要文化財。
















再往北走,就是經藏的所在地。

[4.経蔵]
1641-1645年建立,禪宗樣式建築,是重要文化財。






往西側便是金堂,美麗的建築,原本是位於京都御苑的正殿,後來移來此處。

[5.金堂]
1624年-1644年從京都御苑移來,除了屋頂由檜皮換成本瓦,
其餘的建築依然保持其原本的型式,被列為國寶。












再往西側,是一座上有著紅色漆的鐘樓。

[6.鐘楼]
1644年建立,是重要文化財。




後側是一間水掛不動,供奉不動明王。

[7.水掛不動]


西側的御影堂,根據官網的表示,正在整修。

[8.御影堂]
1641-1645年建立。使用舊皇居的清涼殿材料所建造。
祭祀宗祖空海,是重要文化財。












接著轉往南側走,沿途經過納經所。


從階梯上遠望,遠處有一扇門是中門。


往南走的途中,左手邊能再次看到五重塔,這裡正是塔的西側。


右側用灰色的帷幕所遮蔽的是正在整修的觀音堂。

[9.観音堂]
1641-1645年建立,是重要文化財。


觀音堂的南側,一整片是御室桜園,冬天的櫻樹,光禿禿的,
要等到隔年的春天,才會綻放,被收入日本櫻百選中。

[10.御室桜]








御室櫻園的正對面是一處休憩處,裡頭有販賣機,可以買杯熱飲,
坐下來稍稍休息,我們也在此吃了莓大福,喝杯熱茶,休息的一下。


休息過後,繼續往南穿過漆著紅漆的中門。

[11.中門]
1641-1645年建立,是重要文化財。


門的南側,兩旁各有幾尊石雕像,可說是虎虎生威。






往南的道路很寬,兩旁都種著松柏,很有古意。
遠處也是仁和寺的正門,二王門。




位於靈寶館旁,也在參道中的是金剛華菩薩。

[12.金剛華菩薩]


[23.二王門]
1641-1645年建立,和樣式建築,是重要文化財。



在前往御殿前,先在入口旁看這個很有古味的勅使門。

[14.勅使門]


我們從本坊表門往內走,會先通過一條小路,來到御殿入口處。




在此把之前買的票遞給工作人員,然後脫了鞋往殿內走。


[15.南庭]
















站在白書院的位置,能夠環顧南庭的四周,書院內部,彩繪華麗的紙門,
金碧輝煌的屏風,讓人目眩神移。

[16.白書院]
由光緒年間四川提督所贈至的匾額,仍高高掛在書院裡。




















在往内走去,途中經過賣店,我們最後又繞進去,在內買了一本關於仁和寺的介紹。


接下來能看到一座宮殿,宸殿。

[17.宸殿]
近世初期皇居的常御殿移築於此,可惜在1887年燒毀。
現在的建物是於明治時代末~大正時代初期,由亀岡末吉設計再建的。


略有退色美麗的木門板,描繪著美麗的圖案。




站在宸殿上看白書院。


站在宸殿上看南庭與遠處的二王門。


宸殿的北側,有一座庭園,北庭。

[19.北庭]












[17.宸殿]

































接著通過黑書院的一小部份,往後側的霊明殿走去。


回頭望著北庭與宸殿。




[20.霊明殿]










[21.遼廓亭]
1661-1750年建立。江戸時代的畫家,尾形光琳的住家移築於此。






[22.飛濤亭]
1830-1867年建立。江戸時代末期光格天皇喜愛草庵風的茶席。

站在霊明殿上可以一覽北庭與宸殿。






接著我們走回黑書院,欣賞每扇紙沒上漂亮的作品。

[18.黑書院]


















在離開御殿前,經過賣店買了一本書籍後,就往二王門走,
看看時間,因該趕不急原先計畫好的公車,也就緩步往外走。

[23.二王門]


結果沒想到拍照倒一半,遠處的巴士開過來,就胡亂拍了一下二王門的外觀,
門前的兩尊雕像,一尊是趕在最後一刻拍的,另一尊則是在車上拍的。






雖然二王門沒好好拍完,就得忡忡離開,因該是因為賭定還會再來看櫻花,
所以就趕著回市區,吃那個錯過好幾回的天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