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宮跡是被列在世界遺產古都奈良的文化財中的其中一個項目,
與人氣景點東大寺被列入同一項世界遺產。
平成宮曾是奈良時代的首都,
是模仿唐朝的首都長安與北位時代的洛陽城而建。
這趟旅程的第七天,原訂要挑戰高野山石町道,
九度山至金剛峰寺這段長約23公里的世界遺產,
預估需步行至8小時,甚至超過。
這趟旅程的前幾天,已經幾乎是把體力給耗盡,
於是改成接續第五天沒完成的世界遺產,
古都奈良的文化財中的平成宮跡、唐招提寺和藥師寺。
平成宮跡 → 唐招提寺 → 藥師寺
為了搭近鐵奈良線,我們吃過早餐後,就搭地鐵前往難波站,
坐上9:00出發往奈良的列車,半小時車程後在大和西大寺站下車。
從車站走去最近的建築物,平成宮跡資料館,
距離車站大約1公里遠,我們大約走了快20多分鐘才抵達。
並在資料館內下載了免費的導覽APP,跟著APP參觀這座宮跡。
平成宮跡資料館 → 中央區朝堂院 → 第一次大極殿 → 第二次大極殿 → 東區朝堂院 →
遺構展示館 → 東院庭園 → 壬生門、兵部省和式部省 → 朱雀門 → 平成京歷史館
[平成宮跡資料館]
這裡展示著挖掘出的遺產,並且透過各種模型。
還有影片讓人了解平成宮與平成京的歷史。
資料館外觀簡單,是一樓式建築。
從拿取的簡介上的資料館平面圖,順著引導方向參觀。
走入內部,先看到看板上介紹關於平成京的都市規劃。
另一面看板,介紹著奈良時代整個區域的演變。
一大張年表,從古墳時代接續到飛鳥時代,就是奈良時代。
奈良時代之後,就是平安時代,接著是鎌倉、寶町、戰國。
戰國之後,就是江戶、近代,最後是現代。
關於研究與保存有貢獻的人事物。
用模型,呈現考古時的情景。
太極殿和太極殿院的模型。
仿製當時的用具。
當時人們工作時的用具。
徐徐如生的繪畫,並依照考古的發現重現平成宮的樣貌。
透過繪畫,當時深受唐朝的影響,有濃濃的唐風。
晚一點會去的東院園林假想圖。。
當時人們的寢室的呈現。
當時人們的書房居間的呈現。
當時人們的食堂的呈現
對照剛剛的假想畫。
當時貴族的用膳,一共有十七道。
出土的木器與金屬文物的展示。
資料館內是免費參觀的,所以一定要前往參觀,
這樣在參觀大極殿前,能夠先充分了解平成宮的歷史。
最後在資料館內,買了一本關於平成宮的書籍。
走出資料館,一路往東邊的第一太極殿與中央朝堂院的方向走去。
穿過一條林蔭道,來到位於大極殿前的中央區朝堂院。
[中央區朝堂院]
古代官員會在此整列參政,朝堂院位於廣場的左右,
是行政部門辦公的場所,也就是國家的政務中心,
包括官員、隨從、貴族和侍者,約有七千多人在這裡工作,
大約六點半到此開始工作。官員的工作大概類似現代的公務人員,
負責處理稅務及宮內的大小事。
除了執行公務外,這裡也舉辦過各種儀式。
平成宮内有兩座朝堂院,中央和東側朝堂院。
而中央朝堂院内有四座建築,根據考古發現,
這裡曾經做為接待外國使節的宴會場所。
這裡的土壤剛好比較潮濕,是因為宮跡的地下水位較高,
所以潮濕的土壤降低微生物的活動,因此埋在這裡的木簡可以完整保存。
木簡是指狹長的木片串起,用來記錄文字。當時的官員用來書寫各種文書,
內容有各地方上角的稅品記錄,透過這些記錄了解到1300年前人們的生活狀況。
像飲食的狀況,當時的貴族只用精美漆器,時用參有蓮子的米飯,
還有各類海產、蔬菜、鴨肉、鹿肉等。而平民只有飯、青菜湯和鹽巴。
所以當時的官員除了俸祿外,還有能享用兩頓早晚伙食。
透過考古也發現,下級的官員生活也比較清苦,
會透過抵押房產請求預支俸祿的文書也不少。
現在仍然有許多區域還未挖掘,也透過不斷考古,
讓我們能夠了解過去人們生活的樣貌。
[第一次大極殿]
位於朱雀門內正北方,是天皇處理政務舉行儀式的場所。
大極殿的中央設有天皇專用的高御座,中央的廣場舉行過全國規模的儀式。
僅150位高級官員才有權力進入廣場,而大極殿僅供天皇一人所用。
大極殿是當時平成京修建的核心部分,向南直線分布,
依次是朝堂院、朱雀門和通往羅城門的朱雀大路,這條直線為平成京的中軸線。
大極殿的入口,是大極殿的南門。
南門在往南方,唯一復原的建築物就是朱雀門。
大極殿分成第一次太極殿與第二次太極殿,現在重現的是第一次的樣貌。
在奈良中期,聖武天皇遷都到京都的恭仁京時,把整座大極殿轉移過去,
五年後回到平成京時,在位於大極殿的東側重新修建了新的大極殿。
所以把奈良後期所修建的大極殿,稱作第二次大極殿。
依照指標,建議從西側的入口進入大極殿。
第一次大極殿的復原計畫是從1978年開始,從大極殿臺階等遺跡作為線索外,
另外也從聖武天皇把京城遷往恭仁京,也把大極殿搬過去,
此後又從恭仁京遷出,但建築物卻留下,
而後成為山城國國分寺的金堂,現在只留下基石。
所以透過分析恭仁京的基石分布,推訂大極殿的規模與外觀,
並且參考同時代的建築法隆寺金堂、藥師寺東塔等。
使用日本原產的原料,絲柏、光葉舉等木材,用古代木工器具與工法,
儘可能呈現當時大極殿的風貌,於2001年動工,2010年平成遷都1300周年時完成。
大小為朱雀門的五倍,採入母屋造的建築風格,寬44公尺、深20公尺、高27公尺。
宮殿有44根朱色大圓柱,使用將近10萬塊屋瓦,屋頂的稜線用木材加工而成。
匾額上的文字取自建造時所寫的佛經,長屋王願經。
進入參觀的入口在西北方,繞過建築物後爬上階梯走入殿內。
内部有一些看板,介紹大極殿的概要。
大極殿內有幾名上了年紀的講解員,都很親切會主動上前介紹,
但是一但發現是外國人,講沒兩句就趕忙逃跑躲好,英文果真是日本人的罩門。
沒有解說員介紹,就得自己看兩旁的看板上有一些文字與圖畫的講解。
中央有一個高御座,是等比列打造,是天皇即位或舉行儀式所使用的寶座。
除此之外殿內四周有壁畫,繪著鎮守四方的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和十二生肖。天井上則有象徵佛教極樂淨土的蓮花。
御座面向南方,是受中國"天子面南"禮制的影響,作為統治者,天皇要處最北端,
面向南方接受臣子的朝拜,代表權力地位的位置關係。
大極殿的命名也是受到中國太極文化的影響,太極指的是北極星,
如此自比北極星的天皇,所在的大殿就稱之為大極殿。
自古以來人們觀察天象,所有的星辰都是以北極星為中心運轉,
如此就好像大極殿是天空中的北極星,作為整個國家的權力中心,也象徵無上的皇權。
東側放置另一樣飾品。
復原工程的介紹看板。
接著走出大極殿外。
第一次大極殿,原本四周是迴廊,東西寬178公尺,南北長318公尺,
現在用臨時搭起的圍牆標示當時迴廊的位置。
從拿取的簡介上,可以看出假想的樣貌,以及復原研究的成果展現。
從大極殿東邊標示迴廊的圍牆走出後,就能看到第二次大極殿的基石。
[第二次大極殿]
奈良後半期重建的大極殿,45代天皇,聖武天皇,曾在五年內,
相繼遷都於京都、大阪、滋賀。最後還是回到了平成京。
並在原先的大極殿東側重新規劃了這座宮殿。
第二次大極殿的北側是"內裏"也就是天皇的後宮,
這個內裏位置一直未曾變動過,不同於大極殿的,
以石為基,瓦木結構的建築結構。內裏採"掘立柱"的形式,
屋頂是柏樹皮組成,為了區分這兩個區域,
現在,第二次大極殿復原了當時的基石,
而內裏則是立柱的位置種植了黃揚木。
沿著整頓好的道路北側就是內裏,爬上石階,
就能看到用黃揚木表示內裏的木柱。
內裏的南面就是第二次大極殿,爬上石階可看到清楚標示的基石。
站在第二次大極殿的基石上,南面寬廣的廣場就是東區的朝朝堂院。
[東區朝堂院]
朝堂院是官員們列隊朝見、處理公務、舉行各種儀式的場所。
這裡曾設有12座建築物,現在並未復原,只用填土標示著位置。
朝堂院的男方是朝集殿遺址,當時的官員在太陽高升起就得上朝,
在朝集殿整理裝束後,等待朝堂開門,朝集殿有兩棟建築,
東側其中一棟後來被移往唐招提四座為講堂,
也是平成宮中唯一流傳下的建築。
石碑模型,更能清楚感受到當時的樣貌。
走下階梯,就能看到立著大極殿址的石碑。
第二次大極殿的東北方是遺構展示館,沒有特別繞去看。
[遺構展示館]
館內展示發掘出的建築物遺址,那裡的文物都保存著剛出土的樣貌。
東側有著造酒司,有造酒司水井,井上有八角型的頂,
是負責釀造酒與醋的機構。
南側有著官內省,負責照顧天皇起居生活的部門,除了飲食,
還有醫療、木工等職責,具考古推斷,與內裏相鄰連接的建築物群,
四周用"築地"的土牆圍起,中間建有數棟建築,建築屋頂用柏樹皮,
緊密推疊而成。
沿著東朝堂院的邊緣,往東南角的東院園林。
來到東院園林前,會先看到建部門的圍牆。
[東院園林]
平成宮並非規則四邊形,向東凸出的一片區域,
最南端是皇太子的宮殿,稱為東宮。
也就是東院,東院內的東南角就是東院園林。
是在修建24號國道時勘查發現的,
其中庭園的水池有上下兩層,說明奈良時代中期曾重建,
1998年以發掘出的遺址為基礎,開始復原。
據考古,庭園中的東南角,有座樓隅,是一做鑑賞用建築,
目的是提供水池中間樓閣上的貴族們欣賞所用,
考古發現,柱子是獨特的八角型,復原時參考了類似樣貌,
平等院鳳凰台,在頂部加裝了金色鳳凰雕像增添鑑賞情趣。
奈良時代的的貴族們最具代表的娛樂活動為"曲水宴",
緣自中國的酒宴,將盛酒的酒杯放入小河中漂流而下,
參加者座於小河旁,在酒杯流過自己之前,吟唱詩歌一首。
除了曲水宴,天皇也欣賞相撲的表演。
走到最深處,就是園林的所在地。
園林的入口南側就是建部門。
園林是規劃從右手邊進入,繞一圈後從左邊出來。
一入內就有模型述說的考古的成果。
一旁還有樓隅柱子的樣本。
一入內就看到屋頂的改修工程,大嘆可惜。
園林的平面圖。
中央的主要建築,整個被鷹架給包圍,看來想看他得再來一次了。
沿著池水邊的小路就能看到東南角的樓隅。
仿照平等院上面安了一隻金色鳳凰。
平橋就是通網池中央建築物的小橋,而東北方的小建築物由反橋連接。
帶著極度掃興的心情走出園林,畢竟來到這裡要繞上好大一圈。
透過拿取的的簡介上,可以看到這座復原後美麗園林的面貌。
除此之外簡介上也介紹關於園林的考古與復原依據。
走到外面,在外側看到一個小子部門的基石,就是從這以東是東院。
接著往西邊折回,這一帶幾乎都是泥濘地。
走在草地裡,這裡是朝集殿院和東區朝堂院的地區。
不久來到一個保存紀念碑。
南面就是近鐵穿過宮跡的邊角,前天就是在列車上看點燈的朱雀門。
要前往壬生門和兵部省武部省,就必須穿過鐵路平交道。
[壬生門、兵部省和式部省]
平成宮共有12座門,第二次大極殿正南面的是壬生門。
壬生門目前只恢復的基座,原先周圍的宮牆,
改以土築的牆或種植樹木代替。
壬生門外就是曾經約10萬人居住的大都市,平成京。
門前東西向的二条大路可通往東大寺。
壬生門的左右兩側分別是兵部省和式部省。
兵部省主要負責軍隊事務、兵器製作和工匠的監督等工作。
式部省負責人事管理,勤務評定,並且管理稱為"大學"的學校。
[朱雀門]
平成宮共有12座大門,由5公尺高的宮牆相連,朱雀門面向朱雀大道。
因為傳說鎮守南方的神獸為朱雀,所以稱之為朱雀門。
門寬25公尺、高22公尺、進深10公尺。
從出土的文物中,發現屋瓦為令人印象深刻的朱紅色,又稱印度紅。
回望大極殿。
朱雀門假想圖。
走道外頭就算是出了平成宮。
朱雀門外就是平成宮跡的世界遺產紀念碑。
棚田嘉十郎的銅像,是明治末期發起平成宮跡保護運動的主要領導人。
朱雀門外的大路,就是朱雀大路跡。
朱雀門的西邊的建築物,還有最後一個點平成京歷史館,
今天還有其他行程,就沒有去逛了,想說留到下次在去吧。
[平成京歷史館]
裡面有多個展廳,用虛擬技術呈現當時外國使節團的視角。
除此之外還介紹關於遣唐使所搭乘的船,透過不斷交流,
來提升日本國內的文化。
這樣逛了整座宮跡,雖然沒全部逛完,但也算是逛了八九成,
從9:00出近鐵大和西大寺站後到出了宮後,時間也來道13:30,
也不知不覺過了3個半小時,經過這次逛後,如果有下次,
或許可以在資料館租腳踏車,這樣會輕鬆許多。
今天預計來有兩項遺產想逛,均位於平成宮以南,
唐招提寺和藥師寺,因為有段距離,也沒公車能夠前往,
必需得用走的前往,就沒多作停留速速啟程。
西元707年,文武天皇在世時,就開始審議是否從原本的藤原京,
遷都至平成京。隔年708年,元明天皇下達遷都的詔書。
可是一直到710年才整頓完畢,中途遷往恭仁京和難波京。
直到745年再次遷回平成京,一直到784年之後遷都長岡京,
都是當時的政治中心。從710年開始直到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
也就是現在的京都,這80多年的被劃分為奈良時代。
然而在810年時平城上皇想再遷都回平成京,可惜之後戰敗給嵯峨天皇後剃髮,
此後就無緣再把都城遷至平成京。
平成京的都市規劃
平城京南北較長的長方形都城、中央的朱雀大路為中心,
把東西分成右京與左京,然而左京之外的傾斜地,
稱之為外京。橫貫東西的道路從一条大路至九条大路。
南北橫貫道路朱雀大路以西,從左京一坊至左京四坊。
以東則命名為右京一坊至右京四坊。
如此都市計畫又稱之為条坊制。
每條大通道都是以532公尺作為間隔。
國家的確立
從平成京步行約莫半天的時間,有一個叫飛鳥的地方,
當時的古都"藤原京"是參考唐朝文獻所建出的都市,
也制定的國家律法"大寶律令",定國名為日本。
而後派遣唐史,前往唐朝報告日本的盛況,
而回來後卻報告稱唐都長安的非常繁華,非藤原京所及。
於是藤原不比等被任命打造一座可以媲美長安的都城,
就是這座平成京,並且進行政治改革,發行新的貨幣,
編寫史書"古事記"、"日本書紀"。
佛教的傳播
光明皇后是45代天皇,聖武天皇之妻,從遣唐使阿倍仲麻呂和吉備真備等人,
得知了佛教在唐朝產生的影響。
而日本從40代天皇,天武天皇開始,就認為佛教能夠增加國家的凝聚力,
有了佛教的教誨國家一定會變的更富裕。
有著這種想法,在日本各地修建了500多座寺院。
受到佛教的引導下,設置了施藥院,分發藥物。
悲田院,救濟窮人和孤兒。
並且再東大寺建造巨佛,盧舍那佛,來護佑所有的國民。
二官八省體制(中央集權國家體制)
仿照唐朝,制訂了一系列的政策法律,並作為國家的根本,
這樣也讓日本成為律令制國家,二官八省是指行政部門的總稱,
像朝集殿南側的式部省、兵部省等就是八省中的其中兩部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