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昨日造訪過那霸市區的世界遺產登錄項目的其中三項後,
在來到沖繩的第二日,打算前往那霸南方,造訪另外兩項。
這兩項分別是識名園和斎場御嶽。
所以今日的第一站識名園,就位於首里城之南約1.56公里的地方。
從おもろまち駅前發往識名園的巴士,車次不多早上分別是
07:05、08:05、09:10三班,車程大約36分鐘,
而識名園實際上09:00才開,但因為中午想去吃附近的排隊美食,
所以刻意搭早一班08:05的車。
但其實冬天是沖繩的淡季,完全沒有排隊,
後來想想其實09:10的車就錯錯有餘。
這班車我們從(1)おもろまち駅前広場,搭到(24)識名園前。
(巴士, 4號, 新川おもろまち線)
一抵達時,賣票人員已經在了,只是時間還沒到無法進去。
入口處前有一座涼亭,我們就坐在那裏等開門,涼亭裡有一隻可愛的貓咪,
讓在等開門的時間一點也不無聊。
在將要開門時,我們起身前往一旁的世界遺產石碑拍照,然後第一組進入識名園。
票價400円,還附上ㄧ張簡單的導覽紙。
一旁的看板詳細的畫著園內參觀的路線圖。
[番屋]
兩個入口之間築有一座民居形式的房子,稱為番屋,是守衛所住的地方。
[通用門]
園內工作者們出入的門,與正門相比規模較小的一扇門。
位於通用門旁不遠就是正門,是國王一家和冊封使等進入所使用的門。
[正門]
正門位於園林西北方,為「屋門」樣式,古代只有上層社會人士的住宅可以採用,
也是王族、使節和達官貴人專用的出入口。
沿著石疊道往內走,兩旁都是綠樹,走在底下讓人身心舒暢。
石疊道通往池塘,名為真珠道,本來連接首里城,
但現時園外至首里城的路僅殘餘金城町的一段。
池旁有一個泉水,是池塘的水原地,稱之為育德泉。
[育德泉]
池塘的水源自池西北方的育德泉,有兩個井口,上方有兩個碑,
右邊是1800年由冊封尚溫王的正使趙文楷所留的「育德泉」,
育德泉之名因此而來,左邊則是所立的「甘醴延齡碑」,
泉周圍的石牆由琉球石灰岩砌成。泉水中長有一種瀕危的淡水紅藻,
是當地的天然紀念物。
我們沒先過石橋,而是往御殿方向走去,從這邊的草地上,能看到池中央的六角堂。
御殿旁有一個小建築,名叫鴛龍屋。
[鴛龍屋]
[御殿]
御殿位於園的北面,是王室和使者留宿的地方,共15個房間。
屋頂以赤瓦築成,一如當時其他上流階級的房屋。
檐柱為原木,屋內的柱則切割成方形。
另外也有一部分是採用支摘窗等民間住宅的樣式。
周圍種著多種熱帶和溫帶植物,形成獨特的園林景觀
兩座石橋橫跨池水。
室內總面積約159坪,可以透過平面圖知道內部由一番座、二番座、三番座、
台所、茶の間、前の二番座等15間房間所組成。
前の一番座。
茶の間
一番座到三番座,而一番座是迎接冊封使的地方。
一番座到三番座外頭水池景觀。
御裏座。
裏座二番。
控の室。
御茶湯御酒羹所。
トイレ(廁所)。
台所(廚房)。
土間(煮炊場所)。
前の二番座。
接著我們走出御殿,在外頭拍花拍了一陣子,才走往石橋。
池中兩個小島,西面兩側各有一座帶有中國風格的石拱橋連接池邊,
皆由琉球石灰岩築成,一座由切割過的石塊砌成,
另一座所用的材料則是沒經過切割的原石。
アーチ形の石橋。
站在橋上能看到整座御殿。
第二座石橋,從這裡可以同時看到御殿和六角堂。
[六角堂]
較東面的小島築有一中式建築物六角堂,以一道以琉球石灰岩砌成的小石橋連接岸邊。
六角堂本為一歇山式建築,被毀後重建成現時所見的六角攢尖頂樣式,
堂頂以中式黑瓦鋪砌而成。
看過六角堂後,往滝口方向走去,慢步上緩坡,視野也漸漸變廣。
滝口。
緩坡上除了滝口外也能看到市景。
走下緩坡來到池塘西面,池濱緩緩傾斜,上有樹蔭。
古代琉球王室成員欲泛舟池塘,就會在此出發。
[船揚場]
[ガラサームイ]
築山的南側一群高大松樹聚集處。
[勸耕台]
位於園林西南方,名稱代表琉球國王以農富國的政策。
上面立著由尚育王的冊封使林鴻年於1838年所題的「勸耕台碑」。
勸耕台處於園內最高點,上有一亭,稱為八角堂。
於台上遠眺,不但可飽覽識名園全景,還看到廣闊的陸地,卻看不到大海,
讓冊封使們時覺得琉球幅員廣大,有如大國。
[バナナ園]
從バナナ園順著指標往回走,不久就回到售票處的門,
我們用非常悠閒的方式,一共花費95分鐘逛完這個景點。
官網建議時間大約只需45分鐘至60分鐘左右。
10:35走出來後,我們在一旁的涼亭稍稍休息片刻,
沒待很久,便搭著10:51公車往回坐一站到(23)識名。
我們故意抓早點前往,因為網路上說要排隊排很久,
沒想到淡季的沖繩觀光客很少,完全沒人在排隊。
早知如此,我們抓晚一小時出門就剛剛好,
看來行前的擔心是多餘的。
琉球國時代又稱識名之御殿,是琉球園林之一,佔地約4萬2千平方米,
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室的離宮和接待中國派遣之冊封使的地方,
由於座落於首里城之南約1.56公里,別稱南苑。
識名園在第二尚氏王朝尚穆王在位期間始建,至尚溫王在位的1799年完工。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園內設施遭到破壞。至美治時期結束、沖繩返還日本後,
1975年開始動工重建,1995年完成重建。
建築特色為一迴遊式園林,遊人沿路走動會看到不同的景物。
庭園建築風格糅合中國傳統建築和琉球本土獨特的建築樣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