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總署大樓/議事亭前地/仁慈堂大樓是被列為澳門歷史城區中,
第一區中的世界遺產4個登記地點。
這項世界遺產分兩個區域,第一區是指從大炮台山到西望洋山之間,
總計75.2688公頃面積範圍,有29個登記地點。
第二區是指東望洋山所屬 31.5222公頃面積範圍,有1個登記地點。
總計共30個登記地點。
我們沿著東方斜巷一路往議事亭前地方向走去。
不久看到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
俗稱議事亭、市政廳,曾稱市政廳大樓、臨時澳門市政局大樓等名稱;
建築物位於澳門亞美打利比盧大馬路(即新馬路)163號;
大樓曾作為澳門議事公局(又稱議事公局、議事會)及市政機構的辦公場所。
我們繞到正門走入民政總署大樓牆腳嵌有葡萄牙特色的青瓷磚。
往後走有一個小花園,裝飾與大廳的牆角相同。
走到外側,過了到議事亭前地上,可看到民政總署大樓。
而民政總署大樓上正在辦博覽會,很雜很亂,無法拍議事亭前地的全貌,
找到一角剛好能看到仁慈堂大樓。
俗稱「噴水池」,是澳門的一個廣場,位居澳門半島中區,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
議事亭前地北連板樟堂前地,南臨新馬路,南闊北窄,呈狹長的三角形,
為熱鬧的商業及文化活動區。
是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議事亭前地旁邊的磚石建築物,為澳門慈善機構仁慈堂的物業。
2002年獲澳門政府授予仁愛功績勳章;2005年以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仁慈堂大樓的地下是澳門政府部門公證署的辦公室,二樓則為仁慈堂博物館。
天主教澳門教區的首任主教賈耐勞於1569年創立澳門仁慈堂,
負責慈善救濟的工作。仁慈堂大樓建於18世紀中葉,建築物於19世紀後期加建拱廊,
其工程於1905年完工而成為富有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歐陸式建築物。
昔日的仁慈堂又被稱為支糧廟,據《澳門記略校注》一書所記載,
因昔日仁慈堂屬下的老人院及醫院等慈善機構的職員都會到該處支取薪水。
沿著議事亭前地一路往大堂前地走去,這一帶非常熱鬧,有許多店家,
所以四處充滿逛街的人潮。
然而走過了議事亭前地後,緊接的是玫瑰聖母堂,而我們沒有先逛這一區塊,
而是轉往大堂前地方向。
大堂前地除了本身是登錄項目外,旁有著大堂和盧家大屋兩個重要登錄項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