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9

2017 東北.北海道 [景點] 平泉.毛越寺、観自在王院跡 (世界遺產) (岩手紅葉名所)




平泉是平安時代末期,奧州藤原氏的根據地。推測當時有10萬~15萬人,推測當時日本總人口1000萬人,
是一個僅次於京都人口數(16萬~30萬)的第二大都市。
2011年登錄於世界遺產,「平泉-仏国土(浄土)を表す建築・庭園及び考古学的遺跡群-」。
五大項構成資産分別是,中尊寺、毛越寺、観自在王院跡、無量光院跡、金鶏山。
其中毛越寺的開山師祖是慈覚大師圓仁,現在安置有本尊藥師如來、脇侍是日光菩薩・月光菩薩。

這天是這趟旅程的第十天,也是旅程的最後一天,秋颱逼近,預報路線將會是在這天晚上橫掃東日本,
原定的行程是去著名的紅葉百選,鳴子峡。但經過不斷評估後,取消前往鳴子峡的計畫,
最大的原因是鳴子峡位於JR的支線,陸羽東線,很容易因為風雨太大而停駛,
鳴子峡位於山區,雨勢也會較平地大一些,大雨下基本上很難看到楓葉景緻。

原本是想安排一整天行程,所以多加錢買晚班飛機,當下不想浪費,於是找到了一個替代的幾點,
不同於鳴子峡,反觀替代方案的平泉,就位於東北本線上,搭新幹線至一ノ関轉普通車,平泉下車。

平泉的五大項景點距離JR車站都有些遠,搭巡迴巴士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有時間認真玩能把五個登錄項目都走到。
公車時刻表 平日每小時2班/六日假日每小時4班


我們搭08:01從盛岡發的新幹線,08:28抵達一ノ関,因為還算早,就不用擔心找不到置物櫃,
行李寄放好後,我們就用走到前往第一個景點,毛越寺。
大約800m的路程,如果不是下雨,走起來因該輕鬆許多,畢竟颱風帶來的雨水,還真不小。


街上車子不多,兩旁都建築物,都有著平泉的氣息。




第一個叉口就是往悠久の湯的方向指標,公車的第二站也會停,如果要去金鶏山可搭到悠久の湯再走往金鶏山登山口。
金鶏山是平泉町的一座山,標高98.6m。據推測金鶏山是當時都市計畫的基準點,山的南面筆直的道路直通毛越寺、無量光院 。
整個設計理念,是以西方極樂浄土為中心而設計。


快走到毛越寺時能看到観自在王院跡,現在是一大片空地與水池。
觀自在王院遺跡據說是第二代基衡的妻室建造的。觀自在王院就是阿彌陀堂,有大阿彌陀堂與小阿彌陀堂。
據說在大阿彌陀堂安放有阿彌陀如來、觀音、勢至菩薩等三尊,堂內的四壁描繪有洛陽的名勝,佛壇由銀製成,
欄杆由磨金製成。呈現出一派女性的持佛堂個性的華麗結構。根據發掘調查,
觀自在王院遺跡的全貌為東西約120公尺、南北約240公尺、南北呈長方形。進入南門,北邊依然保存著「舞鶴池」。
池塘的東西與南北均約90公尺,基本呈正方形。靠近池塘的中央偏南處有中島,池塘西岸有波濤拍打多石海岸風格的石組。
其北邊有巨大的河石的石組,水從這裡流下,宛如瀑布。
據說舞鶴池是按照平安時代的《作庭記》佈局方法建造的。儘管規模小,但可看出是平安時代第1級的淨土庭園。
觀自在王院被1573年的戰火燒燬。現在的建築物是1716年-1735年在大阿彌陀堂遺跡上重建的。
以舞鶴池為中心的淨土庭園的遺構幾乎以完整的形態得以保存,如今被修建成了史跡公園。












毛越寺在1226年的大火中,燒掉了許多伽藍,1573年的大火讓整座寺廟幾乎燒毀,
現在保存唯一平安時代的樣貌就是浄土式庭園、特別是遣水的遺構,是平安時代遣水唯一被保存下來的。
淨土庭園是佛堂與苑池一體設置的庭園,在毛越寺,以北面被稱為塔山的小山為背景,展開廣闊的花園美景。
大泉池淨水蕩漾,其周邊有沙洲、波濤拍打多石海岸風格的分水石、相當於防波壁的立石、枯山水風格的假山等石組、
將水引入池中的水渠等,展現著自然景觀。
作為將日本最古老園藝書籍《作庭記》的思想及技法傳承至今的珍貴庭園,
在歷經了800多年的今天,依然與周圍的樹木景觀相輝映,呈現出與當時絲毫未變的美麗。

寺區內保留著眾多令人追憶起平安時代的堂塔伽藍的基石等遺構。
以大泉池為中心的庭園也如實地保留著平安時代庭園建造時的優美形狀,作為在日本庭園史上也特別珍貴的遺構,
進行了發掘調查,並被恢復成了舊貌。當時的手繪樣貌圖。


毛越寺地圖。


入口處旁就是賣票處,一人500円。




入口的門就是山門,往內看左邊的建築就是松風庵。

[山門]
山門原本是一關藩田村家藩邸的中門,1922年被捐贈來這裡。

[松風庵]
位於寺區內的休息處。備有蕎麥麵及甜點。






想要導覽可以在此預約導覽員,帶你進入寺內參觀。


走入寺內,因為整個區域是正方形,往前走是本堂,往右則是大泉池方向。
我們選擇跟著順路的指標,往前先前往金堂,然後順時間走完毛越寺境內。




[山門札所(護身符提供處)]
這是毛越寺的朱印蓋章處。請將冊子交到此處。這裡銷售護身符、明信片等特產禮品。




[寶物館]
陳列著毛越寺全山傳承下來的佛像、書籍、工藝品、發掘遺物、調查資料、延年舞用具等。








下著大雨,還是一堆項我們一樣的遊客,穿著雨衣撐著傘參觀。










一旁掛著一大張伽藍復原圖。


[本堂]
這座本堂是整個毛越寺的根源道場,是平安式樣的建築物,建造建造於平成元年1989年。
本尊是藥師如來,製作於平安時代。本尊的侍像是日光與月光兩尊菩薩,在其周圍還設置有本尊守護神四大天王。




























[南大門遺跡]
「兩層惣門(總門)」,現在12塊基石依然整齊排列。為建造基壇而在其周圍使用堰板的施工方法「版築」不僅是在中國,
在日本也自古被用於基壇、土壘與築牆,但首先發現固定堰板的柱子的是毛越寺的南大門遺跡與講堂遺跡。
在南大門的東側,相繼發現了築牆、護坡道與槽。推測築牆基底部的寬度為10尺以上,
位於築牆外側的護坡道的寬度為八尺以上,位於護坡道的更外側的槽有6尺左右。該情況下的築牆應該說是高達1丈左右(約3公尺)的土壘。
從飛鳥寺、四天王寺、藥師寺等的發掘事例看,由築牆、護坡道、槽三者共同構成的遺跡,
如今只有毛越寺,而且其規模空前,而被指出這座寺院具有特異性。




沿著碎石邊坡往大泉池畔走去。


來到大泉池畔,雨下得極大,穿著雨衣仍是全身濕透。

[大泉が池]
庭園的中心是映照出四季之美的大泉池。池塘東西約180公尺,南北約90公尺,講述著庭園建造之初的風姿。
在水池的幾乎中央部有東西約70公尺、南北約30公尺的勾玉狀的中島。在水池的周邊及中島都鋪設著鵝卵石。
古記錄中記載著過去從南大門前到中島南建造有17座反橋,從金堂側到中島北建造有10座斜橋。
在橋的四角建造的橋挾石及南側反橋的橋樁。直徑27公厘的大倒角橋樁僅拔出兩樁,陳列在寶物館中。
據說這是日本最古老的橋的遺構。






















走到金堂的側邊,邊拍照邊想到上次造訪鎌倉的寺廟時,也遇到這般慘況,那時更慘,保暖還作得不夠完善,身體一濕就冷到直打哆嗦。






















一顆中空的樹幹,標示著請大家不要破壞它的標語。




[築山]
就是一座假山,,位於大泉池的南西角、南大門的西側。
高度距離池水面約4公尺。從水邊到山頂附近立著大小各種石頭,營造出岩山的身姿。
令人聯想起臨深淵的斷崖景觀,被認為是《作庭記》中記載的「枯山水景觀」的實例。




池中的沙洲。


池畔種了不少楓樹,要不是雨下得很大,不然就像穿越回平安時代般,享受古人的雅緻。








































走到底,有一座開山堂,堂前有一座花菖蒲園。

[花菖蒲園]
從6月中旬到7月中旬,綻放著300種3萬株花菖蒲。
毛越寺的菖蒲是1953年平泉町民的建議而種植於開山堂前,翌年,東京明治神宮贈送了100種100株菖蒲。
之後,種類與株數不斷增多,如今還舉辦毛越寺菖蒲節向公眾開放。


[開山堂]
這是供奉著開創毛越寺的慈覺大師圓仁的佛堂。除了大師像外,還安放著兩界大日如來像、藤原三代(清衡、基衡、秀衡)的畫像。


對側的邊角就是嘉祥寺遺跡。

[嘉祥寺跡]
在金堂圓隆寺的西側有被林蔭杉樹環抱、與圓隆寺同等規模的土壇。完整保存著巨大基石的這個建築遺跡自古相傳是嘉祥寺遺跡。
嘉祥寺相當於《吾妻鏡》中的嘉勝寺。這個佛堂遺跡與金堂圓隆寺規模基本相同並附帶相同規模相同形式的走廊,
由此可知其具有與金堂同等高的地位。這是由於慈覺大師創建的寺傳中說嘉祥寺至少在基衡的圓隆寺建成之前就存在。








































[講堂跡]
據說是基衡建造的,在《吾妻鏡》的文治5年9月17日的「平泉寺塔已下注文」中也有記載。
如今相傳為講堂遺跡的遺跡是位於大泉池的北側、金堂圓隆寺遺跡的西北側、
嘉祥寺遺跡的東北側、東西約83尺、南北約80尺的大致方形的土壇。壇上有十幾個基石,
在土壇中央部的稍微偏北處有被認為是佛壇遺跡的小高丘。
建造於這座基壇上的佛堂的前面的庇柱筋與金堂圓隆寺北面的柱筋大致位於一條直線上,
可見講堂與金堂有密切的關係。可認為該講堂是與金堂一體策劃建造的。









[金堂圓隆寺遺跡]
這是基衡用盡家財建造的敕願寺,本尊是雲慶製作的身高丈六的藥師如來。
在毛越寺的中心伽藍,翼廊向東西伸出,向南轉彎,在東廊前端附屬有鐘樓,
在西廊前端附屬有經樓。基壇是被稱為「壇上積」的石造基座。經樓是收藏經文的建築物。
位於金堂西廊的南端與鐘樓對稱的位置。
















[遣水(水渠)]
位於水池東北側的遣水是為了將水引入水池而建造的。
是《作庭記》中記載的四神相應、吉相的順流,在蜿蜒的水路上,設有引水、越水、分水等石組。
毛越寺的遣水是平安時代唯一的遺構,在日本全國也極其珍貴稀少。
以該遣水為舞台,每年新綠時節,都會舉行「曲水之宴」,與周圍的樹木輝映,營造出平安時代的雅致風情。





































[経楼跡]
經樓是收藏經文的建築物。位於金堂西廊的南端與鐘樓對稱的位置。






[地藏菩薩]













[常行堂]
現在的常行堂是在1732年為祈願仙台藩主伊達吉村公的武運長久而重建的。
佛堂為寶形結構,在須彌壇中央供奉著本尊寶冠的阿彌陀如來,兩側供奉著四菩薩,
在後殿中供奉著作為秘藏佛像受到敬仰的摩多羅神。摩多羅神是修法與佛堂的守護神,
在當地自古作為農作物之神而受到敬仰。後殿的大門平時都緊閉,33年才對外開放一次。
在舉行祭祀的正月20日將供奉古式修法與作為法樂的延年舞。


















常行堂前有一個賣店,鐘樓堂就位於一旁。








[鐘樓堂]









[常行堂與法華堂跡]
在相傳為法華堂遺跡的土壇的西側,相距40尺左右之處,方五間茅葺方形造的常行堂面南而居。
該建築建造於享保年間(1716年-1735年),之前一直被認為自創建以來就位於相同的位置,
但經發掘調查發現常行堂遺跡與目前的常行堂位置不同。
現在被稱為常行堂遺跡的遺跡是位於法華堂遺跡土壇南側約30尺處的土壇。
發掘調查時的保存狀態非常不好,也沒有殘存的基石。相傳為法華堂遺跡的遺跡位於寺區的東北角處,
是一個南北約五十尺、東西約50尺的方形土壇。在土壇有23塊殘存基石,與周圍的鵝卵石鋪設面高出1.5尺左右。
經發掘調查認為,法華堂與常行堂是與連接它們的走廊一體規劃建造的,並且並存於某個時期。










這區有好多楓樹,都正好變色通紅,
























繼續往前走是東門跡的位置。這裡的池畔種滿楓樹,許多人像我們一樣冒雨在此拍照。

[東門跡]


















池畔的另一面是圍牆,圍牆邊掛著一張牌子,寫著観自在王院跡,從這往外望去,就會是観自在王院跡,
可惜圍牆很高,根本無法看到任何景色。

[観自在王院跡]


大家也都不在乎這張牌子,全部都自顧自地拍著美麗的楓樹。




















走著走著來到池的東側,這裡有著像入海口一般的曲線而得名,洲濱。

[洲浜]
在水池的東南角與假山對照著建造的洲濱,沙灘和入海口描繪出柔和的曲線,
展現出美麗的海岸線。與他處相比,池底特別淺,大面積地鋪設著鵝卵石,
因此可看到隨著水位的升降而顯現出的悠然風姿。


















這條道路的尾端,就能接至本堂前的廣場,也就是一走進毛越寺的地方。


我們沒往那走,而是繼續沿著池畔繞一小段往,小半島石組與池中立石的方向走去。

[出島石組と池中立石]
小半島石組與池中立石是位於大泉池東南岸的波濤拍打多石海岸風格的小半島是庭園中最美的景觀之一。
石組從水邊向水中突出,其前端的飛島上有高約2公尺的景石,作為庭園的象徵性景物,使整個水池很緊湊。










小半島石組與池中立石因東日本大地震而有些位移,讓石子露出池水,現在正努力修復它們。
看完了小半島石組與池中立石,我們便走往山門,準備離開毛越寺前往下一個景點,中尊寺。




走出寺,可以看到此時造訪的人變多了,許多人站在售票口買票中。


前往中尊寺的公車站牌就位於毛越寺旁廣場,如果用步行,大約2.3km。
建議保留體力搭公車前往,因為中尊寺內還有許多階梯要爬。


我們整整紹上毛越寺一圈,從09:06下JR,因下著雨所以緩步來到寺門口,買完票走入寺大約09:30,
參觀一圈後,走出寺大約10:40,搭上10:48的BUS,大約10:55抵達中尊寺的公車站。

毛越寺本身的大泉池種植著蠻多楓樹,加上陸陸續續新蓋的建築,讓風景不會單調,
這天雨下得有點大是最可惜的部分,希望以後有機會能找個晴朗楓紅的時間再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