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9

2016 沖繩 [景點] 勝連城跡 (世界遺產) (日本續100城)




勝連城跡位於勝連半島南部的丘陵上。與首里城等,
以琉球王國的城堡以及相關遺產群的名義共同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趟沖繩行,六天五夜,但最後一天是早上的飛機,
所以這天,第五天就是最後一個能前往景點的一天。

為了全制霸世界遺產的九個項目,而忘了帶駕照老公,
讓我們的行程可說是更加扎實,一早先搭著單軌電車,
前往旭橋單軌站旁的公車站,接著搭乘巴士前往勝連城跡前。
(巴士, 52號, 屋慶名 バスターミナル 方面)
從(2)県庁北口,ㄧ直搭到(80)勝連城跡前,看車站編號就是一個會坐到屁股疼的一趟車。


最讓我們意外的是,平常坐得單軌電車,遇到上班時間,竟然滿到擠不上去,
等了好幾班車後,才免強擠上車,大家都是在縣廳附近幾站下車。
最後也幸運的趕上08:26的車,不然下班車得等快一小時,要到09:16才有車。

車程大約一個半小時,完全無外國觀光客,看來大家都是自駕。
一下車就看到牌子,城跡就位於公車站附近。


下車得公車亭這頭是停車場與遊客中心,而城跡在另一面。


館前有一個城跡的模型,可以在前往城跡前先看一下。






看準回程公車站的位置,逛完後要坐相同52號車搭到中城城跡附近的車站。


從地圖可以看到只有單個入口,從正門進入,一直到三の郭,然後再折返回正門。


勝連城跡
是琉球王國時期的一個城堡,位於今沖繩縣宇流麻市勝連半島南部的丘陵上。
勝連城分為南城、內城、北城三個區域,約建於13至14世紀之間,由茂知附按司所築。
後來茂知附按司為部將阿麻和利所殺,阿麻和利成為新的勝連城城主。
阿麻和利積極發展海外貿易,尤其是與奄美大島、中國、日本的貿易,
並從中國引進先進技術。勝連城成為東洋貿易的轉口港,並成為當時琉球最繁榮的城市之一。
近年來城內出土了大量元代的瓷器,反應了當時勝連城重要貿易中轉港的地位。
另外,琉歌大集中的一些琉歌也可以從側面反應出當時的繁榮。
1458年,阿麻和利興兵造反,被尚泰久王派人攻滅。他死後,勝連城被廢棄。
2000年11月與首里城等以琉球王國的城堡以及相關遺產群的名義共同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登錄的所有御城遺蹟中,勝連城的歷史最為悠久。
2010年琉球群島地震中,部分城牆受損坍塌。


從遊客中心,過個馬路就來到城跡的位置,有許多部分還仍在考古中。


[1.防御田地]
這一帶曾經是水量豐富的濕地,被稱為“無底沼澤”。禦城時代戰亂頻繁,
入侵者一旦來到這裡,便會被濕地所困,所以,這裡似乎具有“防禦前線”的作用。
另外,平時由城內提供財政支援,作為農業用地使用。
左側的森林裡有個名為“Akooji-gaa”的泉源,是這裡的水源之一。
是由一般普通人使用的泉水,曾經還有通往城裡的舊道路。








先來到世界遺產登錄紀念碑與解說看板。


[2.マチダ・ナケージガー]
這是在沖繩所有的御嶽(聖地)之中,王府編纂的地方誌“琉球國由來記”
中記載的緣於“Machida御嶽”、“ Nakeeji御嶽”的特別場所。
作為從王國時代起便與諸神相關的泉水,是至少具有300多年歷史的祭祀場所。
以前它被稱為“Nuuru-gaa”,然而,根據探訪調查得知其名為“Machida Nakeeji-gaa”。
這是在農曆二月和八月舉行祈求村莊安寧的“御願”地點,
直到現在也依然是該地區舉行祭祀活動的地方。






[3.門口のカー]
沖繩少有大型的河流,因此,被稱為“カー”的泉水便成為了人們生活用水的水源和中心。
這裡也是農曆二月和八月時,村裡舉行消災招福祭祀活動的地方。
泉水名字的由來源自於西原御門,相傳經由西原御門入城時,
來訪者都會在這裡清洗手腳。另外,因為這個泉水位於村落和港口另一側的西原御門之處,
所以,一般認為這是被身份地位較低的家臣所使用。




[右旋回の階段]








[4.仲間ヌウカー (カンジャガー)]
在12世紀到15世紀上半葉的禦城時代,相傳這是當地的鐵匠鋪“仲間家使用過的泉水”。
目前,在對週邊的發掘調查中,並未發現鐵匠鋪的遺跡,
據說當時仲間家的祖先在尋求安全的地點時,一邊更換鐵匠鋪的所在地,
一邊進行武器製造和修理。




還沒上城前可以看到美麗的半島海灣。












[5.ウタミシガー]
“Utamishi”指的是嚐試,“kaa(gaa)”則是泉水的意思,為沖繩地區的方言。
據說因為在農曆元旦初次祭祀時,會根據水量來推測一年收成的好壞,
所以就被冠上“Utamishi-gaa”的名字而流傳了下來。
據說水量豐富時被稱為“Saai年(貧瘠之年)”,水量少時則被稱為“Yugafuu年(豐收之年)”。








[6.ミートゥガー]
相傳這裡曾經是男男女女相會的場所,因此被稱為“結緣之泉”。
雖然當時是個女性自由受到限制的時代,但是挑水是年輕人的工作,
所以,這應該也成為了他們外出約會的藉口吧。
然而,這裡卻也流傳著“不能在泉邊提起戀愛故事”的說法。
因為這裡的人們相信,在這裡相識的男女一旦分手,其中的一方便會遭遇不幸。
這或許是在告誡情侶們:「泉水是生命的起源,也是聖地,所以應當一起攜手面對困難,不離不棄」。








這座城的最大的特色就是非常陡的階梯,為了看完城跡,就得爬這座又陡又高的階梯。

[7.右旋回の階段]
連接著勝連城各個曲輪的石階,沿著城牆向右旋轉、往上延伸。
這是為了防止敵軍入侵而做的特別設計。
透過增加台階的傾斜度消耗入侵者的體力,再加上從右側城牆進行攻擊,
可以削弱敵軍的機動力和攻擊力。
另外,也擁有能夠限制敵軍的攻擊方式,以及能夠從高處確認敵軍兵力等優點。
勝連城台階優美的造型曲線,融入了古代人們卓越的智慧。










[8.四の曲輪]
在勝連城中,第四曲輪的面積最為寬闊。曲輪內共有五處泉水,
第四曲輪的城牆團團圍繞著,像是要保護這些泉水。
城牆的南側為南風原御門,北側為西原御門,
現在,依然留存著兩門的遺跡和與兩門相連的石板路。
另外, 根據2014年的調查,發現這裡有與第二曲輪的舍殿同等規模的建築遺跡。
當時,沿著石板路登上城門的人,或許會震懾於聳立在眼前的勝連城雄偉的迫力吧。












[9.石積み]
沖繩禦城石牆的建造方法,大致分為三種。
分別是將天然石塊稍微加工後進行堆砌的“野面堆積法”、
用方形石塊以水平方式堆砌的“布形堆積法”、
以及用多邊形的石塊堆砌成像龜殼形狀的“相方堆積法”。
根據推論可知,堆砌方法應該是按照「野面堆積法→布形堆積法→相方堆積法」
的順序發展而成。勝連城的石牆大部分都是以“布形堆積法” 建造而成。
另外,也可發現石塊之間皆呈鈎狀組合方式,增強了石牆的強度。


[10.三の曲輪くるわ城門(四脚門)]
從第四曲輪登上攀爬至狹長的石板路的地方,曾經設有內城的城門。
根據發掘調查的結果,發現基石和牆壁上有四個叫做“榫眼”的凹槽。
由此可推論出第三曲輪城門應該是由四根柱子支撐屋頂的四腳門(藥醫門)。
說到藥醫門,鼎鼎有名的代表就是東京大學俗稱的“赤門”
(正式名稱為舊加賀屋敷御守殿門/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產),
16世紀之後的許多寺廟大門,也都採用這種構造。










[9.石積み]
沖繩禦城石牆的建造方法,大致分為三種。
分別是將天然石塊稍微加工後進行堆砌的“野面堆積法”、
用方形石塊以水平方式堆砌的“布形堆積法”、
以及用多邊形的石塊堆砌成像龜殼形狀的“相方堆積法”。
根據推論可知,堆砌方法應該是按照「野面堆積法→布形堆積法→相方堆積法」
的順序發展而成。勝連城的石牆大部分都是以“布形堆積法” 建造而成。
另外,也可發現石塊之間皆呈鈎狀組合方式,增強了石牆的強度。
















[11.肝高きむたかの御嶽うたき/トゥヌムトゥ]
這裡是以叫做“神人”的女祭司為中心,舉行從王國時代延續下來名為
“Umachii的年度祭祀活動的祭拜所”。
農曆二月和三月祈求小麥抽穗,五月和六月則祈求稻米豐收。
相傳在御嶽附近,有著神人曾經坐過的石列(Tunumutu)。
據說,以前舉行Umachii的時候,年輕人會在神人面前繞著走,
並喊著:“Iyukooimisoorii(請來買魚)”。








[12.すり鉢状遺構]
發掘調查顯示,在第三曲輪的中央部分發現了直徑約7.5m的缽狀挖掘遺構。
挖掘土層的表面附著有黏土層,可以得知這是一個蓄水設施。
關於這個蓄水設施的用途,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用來儲存飲用水的”,
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是“舉行儀式用的”,至今仍然是一個圍繞著未解之謎、耐人尋味的構造。






[13.御庭]
“御庭”是位於第三曲輪裡的一個寬闊的空間。前面的第二曲輪有舉行政治活動的舍殿,
這種從御庭仰望舍殿的空間設置,在首里城等許多禦城中都可以看得到。
這裡是舉行儀式、儀禮的地方,可以說是禦城中最重要的場所之一。




[14.三の曲輪]
沿著與第四曲輪相連接的漫長石板路往上攀登,穿過四根柱大門的遺跡後,
第三曲輪便映入眼簾。第三曲輪廣大的空間,是用來舉行政治儀式的地方。
可以想見,過去“按司”就是在這裡對著眾多手下發號施令。
根據發掘調查發現,石牆曾經過多次修補,而在建造石牆之前設置的是柵欄,
這對於了解沖繩禦城的歷史,是一個重要的發現。


[15.二の曲輪基壇]
基壇,是指以土或石頭等建築基礎材料建造的高出地面的地基。
第二曲輪與第三曲輪之間的隔牆,由石灰岩堆砌而成,南北全長約41m,幾乎呈一條直線。
南側大約2m向內彎曲,根據推測顯示,這一部分建造的比其他部分還早。
因此,可以推測出在漫長的歷史中,第二曲輪上的舍殿至少經歷過兩次重建。






[18.舎殿跡]
在這裡發現了正面長約17m、寬約14.5m的長方形舍殿遺址。
它的結構與首里城正殿一樣,都是由許多根柱子和基石建造而成的堅固建築。
是勝連城內最為重要的建築物。
在舍殿建造完成的時代,木板葺屋頂是主流的建築風格,
但因為在週邊也發現了大和系瓦,所以,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它是“瓦葺建築”,
可以想見當時勝連的繁華。
























[19.ウミチムン(火の神)ひぬかん]
是“三個火灶石頭” 的意思。琉球人自古以來信奉火神。
這個信仰一直延續至今,沖繩地區的家家戶戶到現在仍然保留著在廚房裡祭祀
“火神”的習俗,以祈求一家平安。
並且,也是藪地島、濱比嘉島、久高島以及津堅島等
留存著神話傳說的週邊島嶼的遙拜場所。




[20.ウシヌジガマ]
“Gama”,是沖繩本島南部常見的天然洞穴。“Ushinuji”有“藏身、躲藏”的意思,
據說這裡是“遇到緊急情況時逃亡藏身的場所”。
在1458年,遭到首里王府軍侵襲時,即使面對人數佔了絕對優勢的敵軍,
依然勇敢無懼的與其交戰。然而,這座難以攻陷的勝連城終究還是耗盡了所有氣力。
雖然至今真相依然是個謎,但是,有傳說指出這個洞穴與第一曲輪“Tamanomiuji御嶽”
旁邊的洞穴相通,而當時的城主阿麻和利藉此脫逃,躲進了現在的讀谷村。










[21.一の曲輪くるわ階段]
第一曲輪的台階,在勝連城遭到敵軍侵襲等狀況發生時,作為“最後防線”發揮作用。
台階的寬度呈逐漸向上變窄的形狀,以防止入侵城內的敵軍一舉攻下城池。
另外,也建造了可以沿著石牆從旁突襲擊退敵軍的機關等構造,
這樣一來,即使兵力短少,也一樣能與敵軍抗衡對戰。




[22.一の曲輪くるわ城門]
沿著狹窄的石階向上,石階終點便是第一曲輪城門曾經的所在之處。
根據附近出土的石材推斷,應該是個雕刻有捲鬚狀浮雕的拱形門。
琉球王國時代編纂的沖繩最古老的歌謠集“思草紙”中的一首歌謠“勝連朝向東方打開城門 ”,
我們可以從中想像當時面朝東方旭日緩緩開啓的第一曲輪城門雄偉壯觀的景象。




一の曲輪幾乎整區都圍起來進行整修與考古,只有一小區塊能參觀。

[23.一の曲輪]
標高約100m,是建造在勝連城內最高位置上的曲輪。可以俯瞰周圍360度全景,
也可以遠望週邊離島和本島北部的山峰、南部的知念半島。另外,
還可以觀察宿敵・護佐丸所在的中城城,不僅景色優美,也是重要的軍事要塞。
從這裡挖掘出土的物品都是透過海外貿易得來的高品質的物品,
因此,一般認為第一曲輪上曾經建造有類似寶物殿的建築物。




[24.玉ノミウヂ御嶽]
這是位於第一曲輪的中央,以守護著勝連的巨大靈石為御神體的御嶽。
從前,人們在這裡祈求村莊昌盛興隆。
從靈石平坦的表面來看,可以推論出在禦城時代被作為建築物的基石使用。
根據發掘調查顯示,這個曲輪上曾經建有一座類似寶物殿的建築。
另外,傳說靈石兩側的洞穴曾經與第二曲輪的Ushinujigama相通,
作為遇到緊急情況時的避難通道使用。






站在一の曲輪上可以眺望整座海灣,視野非常好。 

[25.南風原はえばるの港/クトジ御獄]
勝連城曾經因海外貿易而繁榮一時。商船出發和停靠的港口,
應該是現在南原漁港附近的“濱川”。
港口附近有個名為“Kutoji御嶽”的聖地,相傳在14~15世紀上半葉的禦城時代,
來自中國的貿易品被運送到這裡當做供品。
而在祈禱航海安全以及感恩旅途順利之後,這些貿易品便被運往勝連城。
這一系列的儀式告訴我們勝連繁華的背後,伴隨著許多危險的航海活動。








接著從一の曲輪一路往下,可以深深感覺城的階梯非常陡峭。




從上面下來到四の郭區域,大約11:00,於是我們坐在靠海灣側,
吃著帶來的麵包跟麻糬當午餐。


我們預計搭11:47的公車,所以大約11:30走回到遊客中心。
可以看到工程的白色工寮與在岩石上城牆遺跡。


最後天氣實在太熱,搭公車前,在遊客中心前的販賣機買了一瓶沖繩的香片茶。


往下個世界遺產,也是百城的中城城跡,坐同樣與來時相同的52號公車
從(80)勝連城跡前,搭到(47)喜舍場。大約40分鐘車程,
預計12:26會抵達接近中城城跡的公車站。
(巴士, 52號, 真志喜 駐車場・那覇 バスターミナ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