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福寺是以「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而登入世界遺產名錄之中。
為一座位於東大寺與春日大社的附近,鄰近近鐵奈良站。
2024.02.16 DAY15
07:55~08:55 [早餐] 早餐 1F Silk Road Dining
11:00~11:10 (飯店接駁, 奈良JW萬豪~近鐵奈良)
11:10~11:40 [景點] 興福寺
11:40~12:50 [景點] 元興寺
12:50~13:00 (飯店接駁, JR奈良~奈良JW萬豪)
13:50~13:00 (TAXI, 1.6km)
14:00~14:20 [購物] 奈良のうまいものプラザ 古都華 (買草莓)
14:30~15:03 (大和路快速, 天王寺行) 奈良~天王寺
15:05~15:10 [購物] Rikuro老爺爺蛋糕
16:00~16:30 [飯店] 下午茶時間 38F俱樂部酒廊
16:30~17:45 [景點] Harukas300展望台
18:00~19:40 [飯店] 雞尾酒時間 38F俱樂部酒廊
19:40 [飯店] 大阪萬豪都酒店
我們大約中午的空擋前去附近世界遺產走走。第一站選興福寺。
我們這個世界遺產不是今天的主題,所以只路過看外觀,下次有機會再入內參觀。
興福寺有四座國寶建築: 五重塔、三重塔、北圓堂和東金堂。此外,興福寺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地。
興福寺 → 元興寺
以下是今天步行路線圖。



我們在近鐵奈良站這裡下車。

看好時刻表。

接著往興福寺走去。這天算是多雲偶晴的天氣。

這條登大路已走過N回,一旁就是興福寺,這次再訪是因為多次前來一直在整修。


吃的很飽在放空的鹿。




轉進興福寺北參道。

「五重塔」繼續還在整修。


看別人玩鹿。





五重塔雖整修但外觀沒被遮蔽。

「仮講堂」,興福寺最重要的建物是「中金堂」,創建之後曾經過六次的燒失與重建,但江戶 時代燒失後因為財政問題只有將規模縮小後建立「仮講堂」。
1717年中金堂受損後,興福寺無法獲得幕府、朝廷和藤原氏的支援。
當時興福寺的經濟狀況極為糟糕,重建工作無從進行。直到大約100年後,也就是1819年,
才由鎮民募款建造了一座規模較小的「臨時堂」。由於資金不足以完全修復中金堂,
人們認為先建造了臨時堂,目的是等資金到位後再修復完整的建築。
然而,這座臨時堂使用的材料大多是松木,而且瓦片燒製得不夠好,很快就年久失修了。
因此,1975年,在講堂的舊址上又建造了一座「臨時堂」。
該建築是由已廢棄的舊藥師寺本堂(建於室町時代,面闊26.7米(9開間),面闊15.6米(6開間),四坡屋頂,鋪設真瓦)移建而成,
曾一度作為興福寺的正殿使用。另一方面,文政時代建造的「臨時堂」因年久失修於2000年被拆除, 中央本堂於2018年重建完畢,這意味著該堂的「臨時本堂」角色已經結束。
然而,由於它是在原始講堂的舊址上建造的,因此計劃對其進行修復, 以便繼續作為講堂使用。 「仮」臨時講堂的名稱也暗示了目前正在為此做準備。




「中金堂」是興福寺內的中央建築,也是最重要的建築之一。
是興福寺中心最重要的建築。寺院傳統將其創建歸功於藤原不比等,
他建立了當時日本的律令制度,為藤原氏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中金堂初建時是奈良時代最大的寺廟之一。據說,殿內最初中央供奉著一尊180厘米高的釋迦如來像,
兩側分別供奉著藥王像、藥師菩薩像和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像,此外還有四大天王像和一組描繪彌勒淨土的雕像,
這些雕像是橘道代於721年為紀念其丈夫不比等去世一周年而委託製作的。自創建以來,該寺曾六次被燒毀並重建。
1717年的一場火災後,重建工作因資金問題而暫停。大約100年後,在鎮民的捐款下,一座規模較小的「臨時殿堂」於1819年重建。
然而,由於它只是一座臨時建築,並非設計用於長期使用,而且使用了不適合用作木材的松木,導致其迅速腐爛。
為了恢復其原貌,臨時殿堂於2000年拆除。經過發掘和調查,於2010年舉行了上柱儀式,並於2014年舉行了上頂儀式。重建工作於2018年完成並修復。




「南円堂」位於中門跡後的建築物。
是西國三十三寺中的第九座寺院。由藤原冬繼於813年為紀念其父內摩呂而建。
考古發掘表明,在建造地基時,為了安撫土地神,曾撒下和都開珍和龍平永寶錢幣。
據說,弘法大師空海在基座的建造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當時,興福寺是藤原氏的菩提寺。
然而,隨著成為攝政家族的藤原氏北支勢力的壯大,與內摩呂和冬繼父子有關的南堂在興福寺中佔據了特殊的地位。
主尊不動明王菩薩(觀世音菩薩)所披的鹿皮,因其與寺院守護神春日大社的淵源,以及人們對鹿侍奉神明的信仰,
而受到藤原氏族的強烈崇拜。目前的建築是自建寺以來的第四座建築,建於1741年,
重建於1789年。據信,重建的靈感源自古代和中世紀的圓形殿堂,例如北圓堂(北側圓形殿堂),
但正面(東側)設有一個“祈禱殿”,面闊一開間,進深兩開間,配有人字形屋頂和其他江戶時代的裝飾細節。
目前的內殿供奉主尊不動明王菩薩,以及四大天王立像和六祖坐像。






「東金堂」位於五重塔的旁邊。
位於中金堂東側,面向西的東金堂稱為東金堂。它由聖武天皇於726年建造,祈求其姑母元正太皇后早日康復。
初建時,地板和佛壇均舖有青瓦,據說象徵藥師佛的東方琉璃淨土世界。
之後經歷了五次災禍和重建,現在的建築在1415年室町時代重建。建築採用開放式山牆式四坡屋頂,
大量使用三鬥拱,強烈地傳達了初建時的奈良時代氛圍。殿內供奉室町時代所建造的本尊藥師如來坐像、
日光菩薩立像、月光菩薩立像、文殊菩薩立像、維摩詘菩薩立像、十二天將立像、四大天王立像等。






興福寺有四座國寶建築:「五重塔」、「三重塔」、「北円堂」和「東金堂」。
另外室內參觀是要額外收費,「中金堂」¥500、「東金堂」¥500、「国宝館」¥900,
「北円堂」春秋季特別公開,「南円堂」10/17特別公開。
下次有機會再來安排參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